张唐己经早早醒来,不过他仍旧躺在茅草铺的成的床榻上,心中思绪万千。
现在是公元183年3月,距离历史上的黄巾起义还有十一个月时间,尽管他不愿意多想,可是黄巾起义,依旧会如期到来,那时若没有准备好,一切皆是空的。
怎么办?
在黄巾起义前,他必须要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获得一地的太守之职,最低也要成为一地县令。
黄巾起义时,便可响应朝廷的号召,自募兵丁,立下战功,这样才可获得世家的支持,以及以后名士的投效。
在将来的乱世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他明白,在东汉末年,世家的力量是大于朝廷的力量的,没有世家的支持,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可现在,他需要时间。
那么在这十一个月的时间中,他必须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提高声望,结识英雄豪杰与各地名士,第二,要名扬洛阳,让朝廷和世家认可,模模糊糊的,心中有了一些目标。
“公子,公子!”
张唐正在想着以后的路该怎样走时,忽然一个仆人大声喊道。
张唐与太史慈,张辽三个人都跳了起来,“什么事?”
“公子,你们出来,快看!”
三人同时走出茅屋,定睛观瞧。
只见在他们的正前方,有一块野牛般大小的石头,而在石头上,深深地插着一支羽箭,和一支亮银枪,一支剑。
箭,正是太史慈射出的箭,而枪,正是张辽的亮银枪!
那剑,正是张唐的长剑。
几个仆人满头大汗,显然他们试图拔出箭和枪与剑,可是没有成功。
张唐和太史慈,张辽等一见,同时哈哈大笑,上前一步,分别拔出了箭和枪与剑。
“大哥,好剑法!”
“二弟,好箭法!”
“三弟,好枪法!”
“哈……”三人又是一阵大笑。
“大哥,此情此景,当浮一大白!”
太史慈与张辽一同说道。
“好!”
三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喝完后,张唐一摔酒杯,大声道,“二弟,三弟,此情此景,当赋诗一首!”
太史慈一拱手,“大哥之文采,小弟望尘莫及。
还请大哥赋诗一首,小弟洗耳恭听!”
“好!”
张唐大喊一声“好”,向前迈出一步。
“林暗草惊风,少年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好,好,好!”
太史慈与张辽连声说好,看向张唐的眼光都变了,心中对这个大哥佩服可的真是五体投地,这才是文武双全呀!
将来堪比卢植的一代儒将!
虽然他不会写诗,可是会欣赏呀!
张唐暗中偷乐,心说,“西百多年以后的诗,能不好吗?
卢纶啊,不要怪我,谁让我比你早生西百多年呢!”
“二弟,当今世上,只有你才配为兄此诗啊!”
张唐一看太史慈高兴,索性继续恭维。
太史慈心中欢喜无比,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位名将,这些话显然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但嘴上仍然在推诿,“哪里哪里,大哥过奖了。”
从此之后,太史慈神箭之名没有传开,张唐一代儒将的名声,却传遍了整个北海郡。
“公子,公子,北海相请您过去。”
…………张唐正在练剑,忽然一个随从匆忙跑过来说。
张唐自从重生之后,早练武艺,晚读诗书,坚持不懈。
他明白,在乱世,要想生存,就必须自己要强。
常言道,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人命如草芥呀!
好在这具身体的主人,武艺还是不错。
能和十西五岁张辽战成平手,在三国时期,也勉强可以称为一流武将了。
不过他很快发现,在这个时代,文人比武人的地位可是高多了,就拿太史慈来说,自从他“写”了那首诗之后,对他的文采那真是五体投地呀。
照这样下去,他心里装的那几百首古诗词,不知道要折服多少人呀!
你说不复习复习能行吗?
今天这么早,孔融叫他过去,不知有什么事。
说心里话,他一点都不想跟孔融学习那些经史子集,如果是盛世,儒家学说可以治世,可是乱世马上就要来了,儒家学说,能挡住那些刀枪?
孔融还不是连他自己都救不了,还谈什么救世,用现代的话说,那就叫空谈误国!
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来自21世纪的张唐对那些知识早己经很熟了,新的观念都一套一套的,现在再学那些陈旧的东西,那不是在白白浪费时间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却又是名,而这个名,孔融可以给他带来,这就是他不得不让自己努力学的原因。
当代大儒,那最低也是研究生导师呀!
自己再有能耐们在大儒面前,那也只是个小学生,不谦虚点是不行的。
张唐来到孔融客房时,发现孔融正在会客,正上方跪坐一位一身白衣,大约五十多岁,须发花白的文士。
孔融的对面,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青衣文士。
这个时代的人都比较显老,爱留胡须,这两个人也不例外,但文人的精气神还是不错,一双眼睛给人感觉充满了活力。
“先生,弟子给您请安。”
张唐给孔融行了弟子礼,这一年多来,他也习惯了这些礼节。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呀!”
每次行礼,他在心里都会这样说。
不知叶融要是知道该做何感想呀!
孔融看着张唐行礼完毕,微笑着说:“文仲啊,我给你介绍两位当世大儒。”
“又是当世大儒?”
张唐想,“怎么这么多的当世大儒呀,看来这两人一定不简单了,且听听他们是谁。”
“这位是郑玄康成公。”
孔融一指正上方跪坐的白衣老人说。
“郑玄康成公!”
张唐忍不住惊叫出来。
“哈哈哈哈!”
三人相视一笑。
“康成公,看来你的大名把我这位弟子吓着了。”
的确,张唐没有想到,眼前这位老人竟然是鼎鼎大名的郑玄郑康成。
郑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学大师和经学大师。
而且为人正首,品性高洁,因不满官场腐败而拒绝出仕仕,即使到了唐宋时期,郑玄都是文人的楷模。
作为学中文的,对此是非常了解的,看来称为当世大儒没有错。
小说《汉末霸业之张唐张文仲》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