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乱世中的皇帝,都在为了统一天下,扩展疆域而努力。为何偏偏赵构,不愿收服开封?这一点,大家想不明白。“我们没办法亲自问赵构,自然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只能推断。”“浮于表面的原因,当然是金兵虽败,实力仍旧强大,宋军追击,有败亡的风险。”“赵构贪生怕死,担心惹怒了金兵,连偏安一隅都无法做到。”“其次,就算真的夺还开封,对赵构个人的统治而言,也没有好处。”“金朝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岳飞一心想要迎回二圣,一雪前耻。可赵构本身能力不足,怕迎回二圣,使自己的地位动摇。”“再者,就是猜忌了。”“宋朝的太祖赵匡胤本身就是通过兵变获得的帝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构对岳飞这样德高望重的将军,便更是忌惮。”“若岳飞真的率军夺回开封,将功高震主,赵构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孙正说道。历史上,对赵构杀岳飞的原因,自然也是众说纷纭,但主要原因,无非就这几点。赵构贪生怕死,苟且偷生。在家国利益和个人利益中,选择了后者。他身为皇帝,应以国家社稷为重,却做出如此自私的决定。怎能不让人唾骂?“昏君!真是个孬种!”“我还以为秦桧够畜生了,原来这当皇帝的更垃圾!”“对了,之前小可不是念过一首词吗?好像就是说这个的,是什么来着?”“文徵明的满江红?”……当年的历史,在孙正的描述下,栩栩余生的浮现在观众们的眼前,引得群情激奋。他们仿佛看到了秦桧在赵构面前的谄媚,说着岳飞的坏话。他们仿佛看到了赵构慌乱的不断召人进宫,下达一份又一份的诏令。他们看到赵构在发抖,看到秦桧在狞笑!连带着,文徵明的满江红拂拭残碑,也在观众们的通力合作下,冲上了热搜榜的第一名。与此同时。房间里的搜索,还没有停下。孙正负责研究金牌。黄老师则带着忆兴,小可,小心翼翼的寻找其他有研究价值的古物。“孙老师,你看这是古物吗?”忆兴打开了房间角落的一个大箱子,大箱子里,斜放着一个卷轴。忆兴不敢乱碰卷轴,只能找来孙正。孙正走过来,打开卷轴看了片刻后,说道:“这应该就是当年赵构召回岳飞所写的诏书。”“上面写了什么?”忆兴好奇的问道。“大概意思,就是赵构连哄带骗,让岳飞班师回朝,接受赏赐。没有什么特别的信息。”孙正苦笑道。他也不知道当时的岳飞究竟有没有意识到,就此回去,便是死路一条。“咦?孙伯伯,这后面好像还有字!”小可突然的一句话,让孙正猛地一怔。后面还有字?诏书的内容已经很完整了,再者说,谁会因为正面写不完,又在诏书的背后接着写啊!孙正立刻将卷轴翻了个面。卷轴的背后,还真有字迹。不过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只能依稀的看到上面的话语。“臣非愚忠,臣若反,孰不可反?”“陛下执意议和,臣亦愿以区区性命,换大宋百姓平安!”“开封!开封!开封!”背面的话语很凌乱,字迹很潦草,显然不是要寄出去的书信。“这应该是岳飞自言自语写下的话语。”孙正叹道。臣若反,孰不可反?这样的话语,岳飞肯定是想要对皇帝说的,但又绝对不可能让皇帝看到。即使表达的是不反之心,可放在皇帝眼中,就是有反心的证据。试想一个忠良之将,有苦难言,有话难说,只能独自呆在房间,将心里话胡乱的写在诏书背后。这场景,未免也太过凄凉。不过,这些自言自语的价值,不止于此。“或许,岳将军在接到十二道金牌之时,便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死期……”孙正闭上了双眼。难以想象岳飞当年顶着多大的压力,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想必,岳飞在写这些话的时候,麾下的将士应该就站在,甚至是跪在营帐外,请求岳飞不要班师回朝!赵构的议和之心已定。宋朝想要与金朝交好。可岳飞又是朝内坚定的主战派。议和之后,岳飞的命运可想而知。就算不死,也注定流放,不可能在朝为官了。这些结论,现在的人推断得出来,当年的岳飞,又怎么可能想不到?岳家军的将士,怎么可能想不到?“明知是死,为什么岳将军还要回去呢?”忆兴很是不解,亦或者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很难理解这样的决定。“如果是你,你想怎么做?”孙正反问道。“当然是打下开封啊!打下开封之后,就算死了,也瞑目了!”忆兴答道。孙正微微一笑,仿佛对忆兴的答案早有预料:“我们且不说,当时岳家军孤立无援,有没有击退金兵,收复开封的可能。”“就算真的将开封收复,可岳飞不尊皇命,谋反之罪将直接坐实,再无昭雪之日。”“古人对忠义看得很重,更何况是以忠义作为人生信条的岳飞。”“臣若反,孰不可反!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要是反了,天下必将大乱,兄弟部队自相残杀!”“朝廷奸臣得意,金人得利,天下百姓受苦,只会引起更大的动乱,更大的浩劫!”“在他的眼里,国家安危,大于个人的生死!”“他想要收复河山不假,但他更不愿见到民不聊生,天下分崩离析!”“所以,他必须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写下忠字的最后一笔!”“臣非愚忠!他忠于的不是赵构,而是大宋王朝,是天下百姓,他的胸襟,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