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过后,杨家岭的山上又回归了大自然的本来面目,收割后的土地到了深耕的时候,父亲看着牛圈里的小牛犊,把杨成喊到牛圈门口指着小牛犊对杨成说:你现在从学校的门里己经走了出来,算是你的学业结束了,你现在和这个小牛犊一样,舒服的日子己经过到头了,现在到了秋耕季节,正好派上了用场。
从现在起,你和这个牛犊一样开始学着干农活,在不要想些乱七八糟的事,好好地把苦看重一点,比想啥都要好。
你不要小看这农活,真正要干好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最近一首在想,要让你和这头小牛犊成为咱们家里的劳力。
就像你念书一样得从头学起,我现在就是你的老师。
你没有把书念成,务农就是你现在和以后的职业。
不要认为务农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一种职业,这个职业同样通过从小的农活开始学习和磨练才能掌握。
你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的学习,你的人生己经错过了一次机会,我也不责怪你。
我们农村的娃娃有几个能考上吃上商品粮的学校?
现在你中断了学业就只能回家种地。
对我们农村的人没有啥选择的余地。
你就跟着我认命吧!老老实实学着种地。
这是我们农村人的根本。
杨成双手插在裤兜里,站在父亲的跟前,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的接受父亲的教诲。
他的心总感觉是在空气中飘游。
也不知道具体飘在哪里,只是跟着感觉虚无缥缈的飘着,感觉比天上的飞机都飘得快,一会飘到云里雾里,一会儿和天上的星星碰撞,一会又和天上的月亮擦肩而过,有时感觉绕着太阳转圈圈,就是没有飘到牛圈里。
人往往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不管杨成对自己目前的处境怎么幻想,就是想像与现实差得太远太远。
杨成成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
父亲开始有了对他培训农活的计划。
每天等不到天亮,父亲就把他从被窝里喊起来,让他拉着大黄牛和小牛犊走向希望的田野。
父亲就把他和家里的那头小牛犊一起开始调教起来。
杨成每天起早贪黑,每到一块土地,对杨成来说都是新的开始。
就像他念书的时候,每天学着一片课文,或者学着一道算术题一样。
都是似懂非懂,有的时候纯粹不懂,就像听天书一样。
现在父亲让他学着做农活,他嘴上是满口答应着,但心里还是一百个不愿意。
只是违心的听着,机械地跟着。
他拉着小牛犊的缰绳在犁沟里向前走着,父亲在后边用右手扶着犁具,左手拿着鞭子吆喝着。
杨成看着小牛犊心里捉摸着,这头小牛犊平时看起来很听话,自己也很喜欢这头小牛犊。
可是和它母亲一起套在地里就不那么老实了。
就像父亲经常骂自己一样,不按犁沟走。
小牛犊在地里就像杨成的心思一样,东奔西跑,不是用力的向前拉,就是向左、向右的乱跑。
把大黄牛拉着到处乱跑起来。
杨成用力的拉着小牛犊的缰绳,把小牛犊拉在犁沟里,它又从犁沟里跑出去,有时小牛犊的头用力一摔,把杨成摔得在地里打醉拳。
有时小牛犊也会踩到他的腿上,让他抱着腿哭喊几声,起来后用土疙瘩在小牛犊身上打几下,爬起来又抓住缰绳与小牛犊进行较量。
父亲看着他和小牛犊在地里打醉拳,有时侯低着头笑上一笑,实在忍不住了,就说一句:“不要着急,这个小牛犊现在的样子和你现在的样子是一样的。
慢慢就会走上犁沟。”
小牛犊通过一个阶段的调教,走上了犁沟。
可杨成对农业上的认识只是一个皮毛。
父亲为了让杨成能够尽快的学会农活,每天早晨,父亲早早的起来,把杨成从被窝里喊起来,一起把太阳从东方背到西方,就那样日月轮回的伺候着那片田地。
每年到了秋季,本是农村人收获的季节,可是在杨家岭的山坳里因干旱欠收,农民抱有一年的希望破灭了。
收割回来的庄稼连草都没有多少,更何况能有多少粮食。
到了冬季,杨成和弟弟妹妹还得整天背着背篓到山上扫毛草,坎山柴。
帮着父母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
一年西季,春夏秋冬,对农民来说,有干不完的农活,受不完的煎熬。
小说《杨家岭》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