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网上一些枝枝叶叶,莫名其妙的话语顿感惊诧。看到了一条新闻,讲的是一个找工作的父亲把儿子放在了汽车里,开了窗户,留了手机给儿子放动画片,但他还是严重忽视了天气己不是开个窗户就能克服的。最终,在警察的帮助下终于把满头大汗的小男孩救了出来。这本是一个很值得反思的新闻,生育与养育的矛盾,人民生活发展的要求与不能满足要求的矛盾,但评论里却充斥几句“好像大家对丈夫包容度要比妻子高唉搁妈妈的话不知道要被喷成什么样”等等的完全莫名其妙的思想评论。我看网上称其为女权主义(还有一种说法是女拳我不太了解)。第一次了解这个词是我高三上一对一时语文老师告诉我的。问我怎么看待,由于我压根之前没听说过也没了解过自然无法给出任何意见与看法。但今天看见了这些评论,我有了一些想法。女权主义是民主民权运动的一个组成成分,目的是为了使女性获得平等的权利与地位。诸如受教育权,投票权,代表权等等,以及使女性远离家暴,性别歧视等侵害行为。这是我从我的历史课本上浅显的概括出来的。但在中国,女权似乎发生了异化。一些莫名其妙的评论所透露出的思想绝非平等而是一股强烈的敌视男性且充斥对社会的不满。这是一种令人费解的思想,它的源头与发展与为什么它成为一部分人的信条?首先就是和离制度的重新推出,它被称为古代女性“休夫”的手段。说实话,传播这种错误历史知识的人该关进去。和离制度实质上仍旧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离婚制度。第一,男性通常不需要提供硬性原因即可提出和离,但女性则不然,女性基本上并没有和离的权利。第二,和离协议(又称放妻书)协商者通常为双方的大家长,其也有维护家族体面的作用。例如李清照家大业大为了与第二任丈夫离婚告上了衙门且理由充足,但婚虽离了,李清照却也因此入狱。所以,和离制度大多数时候女性难以运用上。而其重新提出,并让其成为古代女性女权代表制度,让我不禁有一股对历史教育缺失的难过。中国的女权主义者实在不用这样寻找历史渊源。介绍完女权的代表“和离”,就要讲一讲其中蕴含的原因了。和离出现的高发地为逆天改网络历史小说(即毫无历史的联系比如脉络啊素养啊什么的),将帝王刻画为痴情男主,将妃子与权臣的不伦之恋称为爱的光辉等等此类的文学作品,自然其是夸大女性在古代地位并且剧情雷人。但信的人却有不少(扶额苦笑),受众群体自然明了:网文读者,与此关联的还有各类网络小说改编剧粉丝,这两个庞大的群体组成了女权主义的主力。关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我看来有多个方面1、互联网的发展,使女权主义得以迅速传播。2、宣传与幸存者偏差效益,人们通常看到女性的光鲜亮丽(女性展示自己是较男性有优势的),因此产生女性总体强于男性的思想。3、经济的大进步,生活环境进步使人民除了温饱看向了其他。4、电影娱乐业的进步。5、少部分人成长中产生极端思想。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我只拣一些客观公正的来说。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女权主义是追求平等的人权运动中的一部分,是女性权益的健全完善的必要途径。而极端女拳则不然,以敌视男性为代表,搞性别对立和抱怨社会为两大主题,构建起的影响社会稳定的极端思想。其次,我国的婚姻法是最先出台的法律,体现了对女权的维护,我国自建国后就赋予女性完全的权利,是其他国家所罕见的,实在是难以想象出在这样的国家会产生极端女权。而且,要认清制度的实质。比如一首在说的男女同工同酬。这固然是一项好制度,但仔细想想,如果真落实了会怎么样,公司里将会充满大部分男员工。这是因为女性由于身体素质,身体状态,以及其他特殊原因,在找工作时就与男性存在一定劣势,所以只能女性牺牲掉一部分酬金,换取酬金上的优势。诸如此类的制度还有很多,看似是破坏女权,实际是维护女权。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同工同酬呢?我认为,等到由国家完全支配而不是个人支配所有公司,并且让每个人都有工作,此时才能实现同工同酬(这或许有一些共产主义社会的模样吧)。最后,我想起了我初中班主任说的话,“女同学都要高贵点,你们看得上那些男的吗?”(她的很多话我是讨厌且反对的)诚然,她是在反对男女早恋。但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男女是平等的,权利是一致的。因为男女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支持女权主义,因为它可以让女性获得与男性同样的权利,甚至在一些女性天然弱势部分获得更高的权利(比如产假),但我们也要反对极端女拳因为它己经突破了平等的范畴,转而有向女性歧视男性方向发展。(真的是宣传极端女权的是不是都不看历史啊,我最后吐槽一句,真的误导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