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百分點,連續5年保持增長态勢。這是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産業化率首次超過50%,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企業發明專利的轉化運用效益在持續提高。專利産業化率,體現了将專利轉化爲現實生産力、支撐經濟發展的能力。企業作爲科技創新主體,一首是專利産出和轉化的主體。數據顯示,我國國内有效發明專利中,企業所占比重己超過七成,數量超過300萬件。進一步推進專利産業化、加快專利價值實現,同時以專利産業化促進企業成長,是一項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的重要工作。長期以來,專利數量的高增長率與專利産業化率低,形成明顯張力。如何喚醒“沉睡專利”,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實中,一些專利成果轉化率偏低,與轉化動力不足、激勵欠缺、機制不暢等因素相關。專利成果的轉化過程中,“不願轉”的顧慮還未消除,“不會轉”的現象也較普遍。對高校、科研機構、有需求的企業而言,提高專利技術獲取、轉化、應用的效率與效益,不僅存在較大空間,而且是發展所需。面對這些現實問題,推動專利産業化與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雙向奔赴”,勢在必行。爲此,國家知識産權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專利産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實施方案》。下一步,相關部門将面向具備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采取“普惠服務+重點培育”相結合方式,以專利産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這既爲專利成果實現産業化拓寬了空間,也能更好滿足企業的技術需求,實現科研成果落地與助力産業發展的雙赢。要看到,實現專利産業化,不是讓科研成果盲目轉化、随意落地,而要做到供需對接、精準匹配。這不僅需要進一步梳理、盤活好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存量專利,也需要動态掌握市場需求、企業需求。隻有做到精準精細精确,探索多樣化、差異化的轉化、推廣措施,優化成果轉化的管理模式,完善專利轉化的利益分配機制,才能更好增強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内生動力,不斷提高專利産業化的水平和質量。凝聚強國力量,共鑄複興偉業。2023年發生了諸多大事,值得我們記錄留存。參加活動的作品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杭州亞運會和成都大運會等年度重大主題記錄時代、讴歌人民。一段段文字、一幀幀畫面承載着生機盎然的中國風貌,呈現了新時代的精神氣象。那些觸動人心的場景與鮮活生動的故事背後,記錄的是我們溫暖的共同記憶,诠釋的是永不懈怠的奮鬥精神。時代需要正能量,網絡繁榮和社會發展也離不開正能量的推動。正能量精品佳作如同星星之火,照亮我們無比廣闊的新征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城鄉上網差距進一步縮小,群體間數字鴻溝持續彌合。互聯網己深深融入億萬群衆的生活之中,隻有把正能量故事書寫得更精彩、傳播得更廣泛,才能牢牢守住輿論陣地,守護好精神家園。順應全媒體時代網絡内容生産創作主體日益多元的趨勢,這一屆的活動更加突出全媒體和新媒體特點。《國潮手繪交互式H5|大國小匠》《五西主題AI海報<爲改變世界的青年喝彩>》《Vlog|守好“一公裏”,究竟有多難》等作品以沉浸式、交互式、體驗式的形式體現出“網味網感”,讓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在新技術、新載體的賦能下更具感染力和引導力。強化主題引領、突出全媒體系、注重全民參與,随着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持續廣泛的傳播,必将爲網絡空間注入源源不斷的奮進力量,激發無數人以飽滿的精神狀态當然,專利成果能不能轉化成功,歸根結底取決于成果質量。尤爲重要的是,要強化政策導向,以高質量專利成果促進專利産業化,積極引導創新主體在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上下功夫。數據顯示,企業開展的産學研合作中,針對關鍵技術或核心零部件的比例爲56.1%。這充分表明,産學研合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高校、科研機構,還是具有強大創新能力的企業,都應利用好創新資源優勢,嚴把成果質量關,讓高質量的、有轉化應用前景的專利成果湧現出來,進而推動更多成果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産線。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标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平。未來,緊緊圍繞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上的堵點難點,進行制度創新、靶向發力,切實解決專利轉化應用的源頭質量問題、主體動力問題、市場渠道問題,在提升專利質量、加強政策激勵的基礎上激發動力、激活市場,就能推動更多專利“下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