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咸通年间是夜,一艘小船泊在江面,船篷中微有烛光闪动。舱内一书生坐于火烛旁,正低声诵读手中典籍。西下皆寂,唯有读书声在船舱内回荡。“嘎吱。”船忽的一沉,书生立刻警觉地放下书本,手滑向腰间,转身看向船头。一个壮硕的黑影闪进船舱内,待借着火光看清楚来人时,书生这才略微放松下来。“爹,还算顺利么。”大汉走上前来,将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从背上卸下,解开袋口摊在面前。那是整整一袋碎银子。“算是有惊无险吧。”大汉看向书生,目光也柔和了几分。“这次货比较多,周转了几次才买卖干净。”“爹,现在兵荒马乱的,朝廷也抓得紧……我知道。”大汉打断了他,将袋口系好一把背起,向船外走去。“走吧。”书生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袋子上残留的盐末,跟上了大汉的步伐。“老头子叫你来接我的么?”“是。”大汉扭头深深看了书生一眼,脚下却并不稍缓。“你应该明白他什么意思吧。”书生沉默了一会儿。“我明白的。”“明白归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就按自己的来。也不必太过在意。”书生看向父亲宽厚的背影,点了点头。“放在以前,我也会是一样的希望你也吃这碗饭。你脑子活,心思多,指不定比我们都能干得好。”“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世道乱了,官府抓卖盐也越抓越紧。我们这行……”大汉叹了口气,并未再说下去。“爹,我都明白的。你也要保重好自己。”他的目光看向大汉极力掩饰却依然有些不便的左脚,轻声道,“左脚受的伤在爷爷面前可得藏好了。”大汉一僵,道:“还是给你小子发现了。放心,不会让老头子看出什么端倪的。”忽然,他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倒是那个卖鱼家的姑娘,还和她有来往么?”书生脚下一顿,但旋即便稳住了身形。“有的,我很喜欢她。”大汉微微一笑,道:“我不反对。但是你要知道,古人说的门当户对总归是有几分道理……我不在乎那些。就算没有那么富足,只要足够两个人过日子不也够了么。”“你还是太年轻了。”大汉叹了口气,“不单单是一个财字能说得清的。包括眼界心气……”可能是心里也清楚这些话儿子听不进去,剩下的话便也没再说出来。半晌,二人便在一座小院前停下了脚步。小院虽有些破旧,可仍能从其大气的装饰中窥得它昔日的辉煌。“老头子要是发了什么难,你小子可得替我遮掩遮掩。他看你可是比看我还要看重。”大汉低声道。书生点点头,二人一前一后走入院中。院内小径蜿蜒,二人走了好一会儿才到厅中。厅中灯火通明,并未见得有什么家具摆设,只有零散的蒲团铺在地上。一老者正坐在厅中央的木椅上闭目养神,手边斜拄着一只拐杖。见得父子二人到来,缓缓睁开了眼睛。“报账吧。”“是。”大汉不敢怠慢,连忙将账本双手递到老者面前。老者抬头看他一眼,锐利的眼神让他手不禁颤了颤。老者并未接过,只是将头扭向一旁侍立的书生。书生会意,微微上前一步,接过账本一条条读了起来。灯火闪动,大汉的脸色在火光映照下更显得不自然起来。……读罢,书生瞥了一眼脸色有些不对的父亲,略微攥紧了手中的账本,抬头看向老者。“整整五十九两的出入。”老者冷笑一声,看向大汉,随后拿起拐杖在面前敲了两下。大汉迟疑片刻便向前跪去。在他彻底跪下的前一瞬,书生不着痕迹地将一边的蒲团拨至父亲受伤的腿前,随后也跟在父亲身旁跪下,“阿翁,是我向父亲借的。”“哦?”老者闻言抬眼看向书生。“因为家中买卖向来都是父亲一肩承担,西地奔波,十分劳累,便想尽力为父亲分忧,所以这次自作主张问父亲借了六十两银子的货。”书生微微低头,恭敬道。“果真么?”老者锐利的眼神停留在书生身上。书生抬起头来,首首对上老者的目光。“不敢欺骗阿翁。”见得书生目光并未躲闪,老者微微点头,道:“如此也好。将来家中生意还得由你来接手,早些锻炼倒也不错。只是我们卖盐这行凶险,你还是得多多积累经验才是。”“阿翁教训得是。”老者又深深地看了父子二人一眼,挥了挥手,“行了,天色不早了,你们各自去休息吧。”随后缓缓从椅上站起,拄着拐杖走出了大厅。待得拐杖声远去,二人这才松了口气。大汉拍了拍书生的肩,“好小子,这次多亏你了。”书生叹了口气,“那些货是被官府查到了吧。”见得大汉不语,他继续道:“爹,以后真的不能再操之过急了,家里可以少些银子,但不能……我知道了。”大汉站起身来,咳嗽了两声,“你爹卖盐的年头比你岁数都要大了,你安心读书,爹不会出什么事的。”他走到门前,顿了顿,继续说道:“那六十两银子过阵子我会想办法搞来给你……老头子追查起来你给他便是。夜深了,早点休息吧。”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书生叹了口气,眼中隐隐有担忧之色。